链路层的功能是什么,链路聚合的功能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络通讯中常用的七层结构。七层结构应用广泛,如果能够理解它,对于我们的自动化调试和理解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网络的七层结构,第一层是物理层,主要描述传输媒体的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等,在物理层中,常用的设备是集线器和中继器。在物理层中传输的是比特流,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规定点对点通信传输过程中的协议和规程,包括流量控制、帧定义和差错控制等。

第三层是网络层,规定主机与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在这一层中传输的是报文,路由器是主要的设备。第四层是运输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是主机与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而应用程序之间的逻辑通信在运输层。在这一层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端口。输入一个网站的IP地址时,后面会跟着一个冒号和一个端口号,例如8000,这表示对应一个应用程序(可理解为应用程序)。

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数据传送服务的,这种服务要依靠本层具备的功能来实现。链路层应具备如下功能:①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②帧定界和帧同步.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帧,协议不同,帧的长短和界面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必须对帧进行定界.③顺序控制,指对帧的收发顺序的控制.④差错检测和恢复。

网络层的功能属于通信子网,它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发出的实体数据。交换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解决网络中出现的局部拥挤或全面的阻塞。此外,网络层还应有记账功能,一边通过网络中交换的分组或字符数、位数收取费用。当传输的数据跨越一个网络边界时,网络层根据不同的分组长度、寻址方式、通信协议进行交换,使得异构网络能够互相通信。

为了使传输中发生差错后只将有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发,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合成以帧为单位传送。每个帧除了要传送的数据外,还包括校验码,以使接收方能发现传输中的差错。帧的组织结构必须设计成使接收方能够明确地从物理层收到的比特流中对其进行识别,也即能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与终止,这就是帧同步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传输中很难保证计时的正确和一致,所以不可采用依靠时间间隔关系来确定一帧的起始与终止的方法。
接收方可以通过对该特殊字符的识别从比特流中区分出帧的起始并从专门字段中获知该帧中随后跟随的数据字节数,从而可确定出帧的终止位置。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规程的典型代表是DEC公司的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议DDCMP(DigitalDataCommunicationsMessageProtocol),DDCMP采用的帧格式如图31。